jbo競博體育app下載在中國的地理版圖上,有一座橫貫東西的龐大山系,那就是秦嶺。在秦嶺南麓有一塊最美麗的地方,那就是商洛。
2009年、2010年商洛先后成功摘取省級“園林城市”和“衛生城市”稱號,這是商洛城市建設者們的榮耀。但為民造福的行動永遠在路上。為加快生態綠色商洛建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增強城市實力,打造“山水園林”城市,保證中心城市2018年成功創建成為省級生態園林城市并申報國家園林城市。2017年,商洛市委、市政府頒發創園令,要求商州區委、區政府,商洛高新區(商丹園區)黨工委、管委會,市委和市級國家機關各部門,各人民團體,中省駐商各單位,從2017年起,利用兩年時間舉全市之力,全面完成省級生態園林城市各項創建任務,達到指標要求,基本建成符合城市生態學原理和系統科學的城市生態園林綠化體系,城市綠地系統分步更均衡、結構更合理、功能更完善、景觀更優美,人居環境清新舒適,市民生活質量顯著提高,城市居民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確保2018年底前通過省級生態園林城市驗收并積極申報國家園林城市。
創建省級生態園林城市和國家園林城市,是商洛市委、市政府落實“追趕超越”,以“四城聯創”為抓手,聚力建設創新、美麗、幸福商洛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部署,是福祉民生、澤沁民心、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普惠工程,對豐富商洛“山水園林生態宜居”城市內涵和建設大西安后花園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為系統抓好城市規劃、統籌抓好城市建設、規范抓好城市管理,補齊創建短板。全市上下按照“政府組織、全民參與,統一規劃、科學布局,因地制宜、協調發展,生態優先、功能完善”的原則,以總體增綠量、點線出精品、街路上水平、鎮辦補空白的工作思路,圍繞規劃編制、綠地建設、建設管控、生態環境保護、市政設施完善、節能減排、人居環境改善、住房保障等8大方面開展工作,堅持
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水平管理、大力度投入,強力推進園林城市創建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在創園工作中,重點實施了“七抓工程”,不斷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整體發展水平。
一是搭好班子抓創建。商洛市成立了由市委任第一組長、市長任組長,市直相關部門和商州區、商洛高新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創園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市創園辦和11個創園專項工作組,由市委、副市長擔任市創園辦主任,抽調20余名工作人員集中辦公,下設綜合組、工程及技術指導組、督查和環境保障組3個工作組和3個督查科。將中心城市建成區整個創園工作分為老城區、商州區、商洛高新區“三大區域”來同步推進、系統實施,建立起了“以塊為主,條塊結合”的創建工作推進機制,從組織機構上做到全覆蓋、無禁區。
二是領導重視抓創建。市委、市政府把創園和生態城市提升建設工作,作為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推動“三個商洛”建設的重要抓手和舉措,統籌謀劃、統籌組織、統籌推進實施,市上領導更是親自拿在手上,主管部門給力推進落實,各級各部門聯動支持,形成了“上下一盤棋、聚力促建設”的良好局面。市委、市、市政府、市政協四套班子高度重視創園工作,先后召開動員會、推進會、觀摩會、攻堅沖刺會、培訓會、視察座談會等各類會議20余次,安排部署和推動創園工作。實行了7名廳級領導分口、分組包抓創園責任制度,強化領導包抓力量,保證重難點任務全面落實,取得預期成效。創園工作以來,市、區財政撥付創園專項工作經費近1000萬元,為創園工作提供了充足的經費保障。
三是建立機制抓創建。市創園辦理順了內部工作機制,研究制訂了內部管理七項制度,形成了一套用制度管事、管人、管績效的標準化、科學化體系,激發了創建工作活力。先后印發出臺了《商洛市創園工作總體方案》、年度創建方案、《商洛市創園工作督查考核辦法》《商洛市創衛創園責任追究暫行辦法》等40余份框架性文件,將目標任務進行細化分解,落實到相關責任部門和單位,系統布局創園工作,迅速打開創建工作局面。市委、市政府將創園工作納入各級、各單位、各部門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內容嚴格督查考核。市創園辦成立了10個督導工作隊,建立起了“一一對應”的督查機制,將“日常督導、季度匯報、半年考核、年終考評”同“督查告知、書面通報、媒體公示、責任追究”有機結合起來,聯合市委、市政府督查室開展督查,嚴格按照《創園督查考核辦法》,每月一調度、每季度一匯報、每半年一考核,對排名靠前的給予獎勵,對排名靠后的進行通報批評、媒體曝光,有力的促進了創建任務的落實。
一是堅持規劃引領。商洛市自始至終嚴格對照創園標準要求,積極與省住建廳創園專家保持溝通聯系,在專家的指導幫助下,確保創園工作按規定、按程序有效進行,符合創建技術要求。市政府召集規劃、國土等部門研究確定了建成區面積和常住人口,有力夯實了“四城聯創”工作技術基礎;完成了綠地系統規劃、海綿城市規劃等各類規劃的編制,確保創建工作有規可循。
二是開展數據普查。2017年年底,商洛市針對創園專家指出的“創建基礎數據不清”問題,市政府組織在中心城區大規模開展了市、區、鎮、村(社區)四級參與的綠地數據普查工作,摸清了全市創建家底,為制定創建方案提供了有力支撐。
三是組織創建考察。為借梯登高、借智創建,2017年8月商洛市實地考察了寶雞市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創建先進經驗,同時積極與銅川、延安、漢中等優秀創建城市加強業務溝通和技術交流。編印下發了創園技術指導手冊百余份,及時答復市林業局、商洛高新區等單位創建技術問題;全面推廣節約型園林綠化建設,栽種適生樹種,按照喬灌草7:2:1的比例指導市文廣局、市建筑勘察設計院、市郵政公司等40多個單位開展了綠化提升工作,下發技術指導意見書近50余份。技術的有力支撐和配套服務的及時跟進,全面指導了商洛創園的規范化、標準化推進。
四是強化制度建設。商洛市立足市情實際,以創園為抓手,以制度體系建設為根本,先后出臺了《商洛市城市園林綠化管理辦法》《商洛市園林綠化工程建設管理辦法》《商洛市綠線管理辦法》《商洛市公園管理暫行辦法》《商洛市城市景觀照明設置管理辦法》《關于大力推廣立體綠化的實施意見》《關于推進節約型園林綠化建設的實施意見》等系列規范性文件,修訂完善了生活垃圾、醫療廢物、廣告管理等行業管理辦法,園林綠化和創園工作邁入了規范化、法制化軌道。新批準成立了商洛市市政園林綠化研究所,專門負責全市園林綠化研究、成果推廣和科普宣傳工作,填補了商洛園林綠化研究機構歷史上的空白。
以突出解決城區總體綠量不足、“三綠”指標有欠賬以及道路綠地達標、林蔭路推廣率、喬灌木比率不達標的等系列問題為突破口,按照生態園林城市的標準要求,以公園綠化、道路綠化、門戶區綠化、單位(居住區)庭院綠化以及邊角地、待建地綠化整治為重點,大面積實施了增綠補綠工程,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是街路成林歸自然。創園工作開展以來,按照“增綠實現景觀化、單位小區園林化、道路基本海綿化、亮化一街一景化、立面廣告整齊化、設施完善人性化”的思路,以“組團風景林式做法”為主線,形成群落化的自然林景觀,重點實施了名人街、州城路、江濱大道等25條道路綠化提升及人行道提升改造工程,將江濱大道打造成了櫻花大道、將州城路打造成了海棠大道等多條精品景觀大道;在道路綠化提升改造中堅持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青,落實“海綿城市”建設理念,采取平式樹坑、樹池、下凹綠地等雨水收集利用措施,人行道鋪裝采用透水磚等,注重綠道、林蔭路建設,建成林蔭大道29條、林蔭路推廣率達到70%以上,喬灌木比率達到96.87%,道路綠化普及率達到95.82%,道路綠地達標率達到76.72%,形成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有路就有綠、有綠就有蔭”的道路綠化新格局,共栽植各類喬灌木3.58萬株,栽植綠籬、草坪6.2萬㎡,換填種植土11.5萬平方米,配套鋪設透水磚18萬㎡、石材路沿石8.6萬米。
二是門戶又增綠屏障。按照“進門入綠廊,出門進森林”的設計要求,結合城周綠化工程,集中實施城市“四大門戶區”提升改造工程,西商二線引線綠化提升、南大門迎賓大道(立交橋)綠化景觀提升工程和商洛高新區門戶景觀公園等城市主要出入口實施了綠化、亮化、美化、文化“四化”提升。西門戶區綜合提升改造工程、亞迪大道至丹江南岸之間濱河綠地(帶狀公園)、商鞅大道東延改造提升工程加快推進實施。打造出了精美別致的門戶區景觀,建起了一道道綠色屏障,實現了城市綠化與城周綠化、防護林地、自然河流的有機銜接。
三是公園綠化展魅力。按照“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的要求,中心城市建成區先后新改建丹江公園、蓮湖公園、龜山公園、濱江銀杏公園等13座公園,建成靜泉山公園、丹江源濕地公園等4座專類公園和西苑茗居、文化廣場、群藝廣場、區醫院門前綠地、金岸驛站廣場、礦石苑廣場、江濱路中段8個街頭綠蔭廣場,正在加快推進植物園、南秦濕地公園和高新區帶狀公園建設,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80%以上,著力構建大山、大水、大綠的城市景觀,市民出門300米范圍內就能享受到鶯飛蝶舞、鳥語花香的優雅環境。
四是庭院綠化梳靈氣。商洛市自2009年以來,持續深入開展了園林式單位和園林式居住區創建活動,堅持示范引領、典型帶路、全面綠化,中心城市建成區園林式單位,創建比率達到59.46%。各單位、居住小區結合實際,新建綠蔭停車場(停車位)105個;沿街單位、小區基本實現拆墻透綠或實施棚架綠化,不斷豐富綠化層次和景觀效果。精心培育出了市建筑勘察設計院樓頂綠化、商洛高新區高投公司立體綠化、商洛市地電公司庭院綠化等一大批具有較強示范帶動作用的園林式、花園式單位。
五是綠化整治換新顏。為改善城市環境,以生態商洛建設為抓手,商洛市委、市政府率先提出并首次在中心城市建成區范圍內集中開展了聲勢浩大的“十萬苗木扮鶴城”綠蔭行動,動員市區各級各部門力量,劃分片區、劃定責任,集中對城市邊角地、待建地,社區周邊,城中村及城鄉結合部、加油站周邊等薄弱地段以及48個“零綠化”單位實施綠化整治;以高速路、鐵路、312國道、307省道、環城北路為主線,大力實施了林帶、片林等城市防護綠地建設,大力開展了增綠補綠攻堅工作,總共栽植各類苗木10萬多棵(株)、新增綠地面積619.6公頃,基本消除了可視范圍內的黃土裸露、空閑撂荒等現象,收到了“以綠治臟、以綠治亂、以綠治差”和“開門見綠、推窗見景”的良好效果。
六是義務植樹添新綠。市區主要領導帶頭,率先垂范,開展了不同層次的義務植樹活動;團市委、市總工會等群團組織也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義務植樹和認栽認建認養活動,取得較好成效。近兩年全市共有150余萬人參與了義務植樹活動,共栽植各類苗木近1000萬株,為商洛大地增添了新綠。
七是綠道建設增色彩。按照新型城鎮化建設要求,將城市綠道建設納入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內容,在“五民路”等11條主要街路以及丹江公園綜合提升改造、西商二線引線等鋪設彩色瀝青混凝土綠道1.7公里,面積近10萬平方米,為市民提供了一個親近自然、休憩游玩的好去處。
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不斷完善城市功能。中心城市相繼建成亞迪大道、丹南新區路網、西商二線城區連接線、龜山大道、商鞅大道、環城北路等10余條城市主干道;以打通斷頭路為主,堅持“海綿城市、綜合管廊”的建設理念,開工建設了北新街東延道路工程、西大門綜合提升改造工程、通信路、四皓路連接工程、文衛路南北段和工農路拓寬改造工程,環城南路建設項目快速推進,中心城市發展框架不斷拉大;北新街、商洛路、迎賓大道、高新區亞迪大道4條破損、塌陷嚴重的市政道路實施了整體翻修改造,道路累計補坑槽、治龜裂面積2萬平方米、鋪設透水磚和人行道改造13.95萬平方米,城市道路完好率達到97.99%;人民路、南門口、老體育場等5個立體停車場和東新路、東環路等6個市場相繼建成,有效緩解“停車難”、“購物難”問題;城區第二水源工程建成,管網水檢驗合格率達99%以上;累計建成公廁143座,垃圾轉運站13座,配備環衛車輛205輛,道路清掃保潔率100%,機械化清掃率達80%以上;投資近億元鋪設雨污分流管網45公里,建設海綿綠地11.9萬㎡;城市污水處理廠、生活垃圾填埋場建成投用,餐廚垃圾處理廠、糞便無害化處理廠、醫療廢物處置中心工藝提升項目正在建設,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97.25%,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堅持綠色、環保、節能理念,優化景觀性照明、功能性照明布局,推廣應用高效節能光源燈具,大力推進主要街路及背街小巷點亮工程,城市亮燈率達到98%以上,丹江水幕燈光秀常態化演出,打造出了絢麗多彩“不夜城”;商洛市智慧項目建成,極大地提高了信息化條件下城市管理水平。
一是大力保護環境,守護碧水藍天。堅持綠色為發展的底色,嚴格保護自然生態環境。先后建成以河流、湖泊、庫塘濕地為主體的丹江源國家濕地公園、南秦河一期濕地公園,城市濕地公園系統和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對“三河、三峪、一溝”河道及城區地質災害點進行了生態治理,恢復自然植被和原有生態功能,水體岸線公里河溝治理,消除了黑臭水體,有效保護丹江河生態環境,保證了“一江清水供京津”;強化丹江、南秦河等水環境監管,河流等地表水Ⅳ類及以上水體比率100%;突出“兩岸三線四區”重點區域,對城市周邊荒山、荒坡實施綠化造林2.3萬畝,城市外圍實現了“森林包圍城市”。二是深入開展鐵腕治霾保衛藍天
專項行動,嚴格環境監管,依法依規治理。持續推進燃煤鍋爐拆改,扎實做好黃標車淘汰,加強揚塵治理和揮發性有機物整治。加大綠色建筑、節能建筑工作力度,近兩年新建建筑全部符合節能標準;城市集中供熱項目啟動實施;2017年度城市熱島效應強度在1℃以下,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331天,連續多年穩居全省第一,“商洛藍”已成為商洛的一張靚麗名片和鮮明符號。三是積極倡導綠色出行,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實行“一”乘車,更新氣、電等新能源公交車
輛,設立公共自行車點33個、投放自行車650余輛;金岸小區、惠民小區等保障性住房安居工程相繼建成,建成保障性住房13058套,住房保障率100%;啟動實施棚戶區改造項目18個,建成安置房總建筑面積25萬平方米,總投資達10.47億元;積極推廣LED燈等節能器具,節能建筑比例達到99.94%,新建筑執行節能強制標準比例達到100%。六、抓綜合治理,改善城市面貌
以“四城聯創”為契機,以“治臟、治亂、治差”為切入點,下茬改善城市面貌,不斷擦亮城市形象。一是積極推進環境衛生和城市管理執法一體化管理,城區道路機掃率達
??;二是以示范街路創建、違法建設、垃圾(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醫療垃圾)污水、市容市貌、廣告牌匾等五項治理為重點,扎實開展城市環境衛生綜合整治;三是開展交通秩序整治,對城區道路上設置的停車泊位實施統一收費管理,加強交通秩序綜合整治和交通標志標線等交通設施的完善工作,城區交通秩序明顯好轉;四是實施戶外廣告整治,通過戶外廣告的清理整頓、沿街門頭牌匾的規范設置以及違章建筑物和影響市容建筑物的拆除,以及對城市架空線纜開展規整等活動,市容空間環境得到進一步美化;六是加強綠化養護管理,由專人負責園林綠化管護、苗木修剪等工作,園林綠化部門聯合公安等部門嚴厲打擊各類損綠、毀綠行為,有力保障創園外圍環境。七、抓宣傳教育,培育文明新風
我市始終把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提高人的綜合素質貫穿創園全過程,大力倡導綠色、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引導市民講文明、講衛生、講公德。制定印發了《商洛市創園宣傳工作方案》,全面安排部署了全市創園宣傳工作;面向社會發布了創園倡議書,設立了創園微信公眾平臺和微博,受關注達500
200余條;設立了創園投訴電話及郵箱,積極受理處置群眾投訴;統一設計制作了創園標識,提高了商洛創園辨識率,有力塑造了創園品牌;大規模開展了施工圍擋及大型戶外廣告宣傳,有效提升創園關注度和知曉率;先后在各類報刊、雜志、網絡上發布創園信息100余條,在商洛日報、三秦都市報、各界導報上開展了創園系列宣傳報道;市創園辦投資50余萬元宣傳經費,在主要街道、十字路口、高速入口、公園廣場制作大型戶外公益廣告牌,與電視臺合作錄制了6期《創園在行動專題宣傳片》和創園技術報告片、工作紀實片以及創園滾動相冊;各級各單位不斷創新宣傳形式,在市區范圍內營造了強大的創園輿勢,受教育人數達23萬人次以上,極大地提升了商洛創園的關注度和社會影響力以及市民的整體文明素質。通過深入的媒體宣傳和廣泛的社會宣傳,在全社會形成了“上下左右、齊心協力、共同支持”的良好創園氛圍,市民對城市園林綠化的滿意率達到89.6%。市長鄭光照視察城區綠化工作
年來的持續積淀和兩年多來“七抓工程”的集中沖刺,中心城市建成區一大批綠化、亮化、美化項目的相繼建成,中心城市建成區綠地面積達到929.76公頃,綠地率達到35.62%;綠化覆蓋面積達到976.15公頃,綠化覆蓋率達到37.4%;公園綠地面積達到268.91公頃,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1.2平方米,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達到80%以上。整個城市的綠化品位和檔次實現了質的飛躍,天藍、山綠、水清、城美的城市特色基本形成,城市生態環境得到顯著改觀,“八縱六橫”的城市綠化布局和一街一景、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等綠化格局基本形成,“城在林中、水在城中、人在綠中、青山綠水、藍天白云”的秦嶺南麓山水園林城市已呈現在人們的眼前。商洛市各項主要指標已達到了省級生態園林城市和國家園林城市創建標準要求。中心城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創造了商洛園林綠化建設史上的最好成績,許多工作填補了城市建設和城市管理領域長期以來存在的空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十大變化”:一是城市綠量大幅增加。
堅持綠色發展理念,瞄準創建園林城市目標,通過補點、連線、建園、拓面、植綠等方式,持續大規模實施城市綠化,積極拓展綠化空間,增加綠量。下大力氣、齊頭并進啟動了道路、公園、廣場、門戶區、單位庭院、外圍山體、邊角地待建地的綠化提升及整治工作,特別是“三綠”指標較創建前分別增長9.72%、7.5%、4.1平方米/人,園林式單位、居住區創建比率分別增長20.46%和30.11%,增幅前所未有。整個城市景觀變得更加靚麗多姿,形成了群山環繞、山水連城、綠廊串珠的綠化空間布局,勾勒出了青山為屏、綠地相接、林城相依的優美畫卷。二是綠化品質躍上臺階。
在創園建設過程中,始終堅持“生態化的理念、品質化的定位、人性化的實施、園景化的打造”,這一系列超前的理念思維,推動實現了“一街一景、一路一特色”的發展建設成效和城市生態性的彰顯。特別是所采取的組團式、群落化等自然林景觀模式和先進理念,打造出了一大批獨具地域特色和極佳景觀效果的精品工程,創造出了商洛園林綠化史上的最好水平。三是城市功能極大完善。
借助創園,科學規劃建設了一大批公廁、垃圾轉運站、垃圾收集點等環衛設施,啟動建設了餐廚垃圾處理廠、糞便無害化處理廠、醫療廢物處置中心、商洛市智慧化等一大批城市配套項目,填補了中心城市長期以來環衛市政設施建設的空白,極大地完善了城市功能、滿足了市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現實需求。四是城市環境更加優美。
商洛市將創園工作作為落實“生態文明建設”理念的有力舉措,通過扎實開展城市生態修復和環境污染治理,城市濕地資源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河道及城區地質災害點生態治理,黑臭水體及大氣污染防治等工作,有力保證了“一江清水供京津”重大任務的完成,切實助力生態商洛建設。五是城市管理更加精細。
通過創園,大力推進城市管理精細化建設。圍繞舊病復發、久治不愈、久拖不治等城市管理頑疾,深入推進專項整治,建立起了綜合施策、標本兼治的長效機制。進一步理順了城市管理執法體制機制,完善了政策法規,構建了“依法管理、智能管理、監督考核保障”三位一體的城市管理體系,不斷提升了城市管理精細化、規范化、科學化水平。六是市民生活倍加幸福。
通過創園,一方面努力做到市民出行“300米見綠、500米入園”,真正把綠送到百姓家門口,讓自然回歸城市,讓百姓享受綠色,讓生態大綠扮美鶴城惠及民生。另一方面完善了一大批基礎設施,新改建了一批停車場及綜合市場等,解決了困擾市民出行難、購物難等一系列長期以來想解決而沒有解決、想解決好而沒有解決好的一系列民生大事、要事和難事,不僅為城市攢下了“家業”、而且為群眾攢下了“民心”,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和交口稱贊,群眾幸福指數實現大幅攀升,市民生活品質顯著提升,有力支撐幸福商洛建設。七是工作機制有力保障。
商洛作為貧困地區,中心城市啟動建設晚,市民認知滯后,造成創園和建設困難很多、難度很大。在這種情況下,市委、市政府及創建各部門勇于擔責任、建機制,勇于扛風險、推工作,勇于頂壓力、無怨言,形成了“政府主導、標準規范、統籌兼顧、分類建設”的良好氛圍,為創園建設提供了的堅強保障。同時,通過創園,進一步理順、規范、促進和提升了有關職能部門的工作和業務水平,為城市精細化、高質量管理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八是文明程度高位提升。
通過創園,開展大規模、形式多樣的創園宣傳教育工作,市民的整體文明素質普遍提高,廣大市民熱愛城市、愛護環境、植樹綠化蔚然成風。九是干部作風得到錘煉。
各級各單位、各部門干部職工在創園工作中,大力發揚艱苦奮斗、敢于擔當、敢闖敢干、通力協作、克難攻堅以及善于聽取意見、善于完善建設、善于創新落實的難能可貴精神,凝聚起了強大的創建合力,匯集了源源不斷的創建力量。廣大干部職工在創園一線展示了工作水平、檢驗了工作能力、錘煉了工作作風、體現了新時代干部的新風采。十是創建品牌有力塑造。
通過兩年來的實踐探索,商洛市開展的“十萬苗木扮鶴城”綠蔭行動、邊角待建地整治、“零綠化”單位整治和“以綠治臟、以綠治亂、以綠治差”創建理念的提出,被作為商洛市創園工作的創新經驗、先進典型和特色做法廣泛推廣宣傳,有力塑造了商洛創園的特色品牌,為生態商洛建設書寫了壯麗的篇章。
月2018年10月30日,從商洛市創建省級生態園林城市和國家園林城市工作大事記中,我們可以搜索到80余項關于創園工作的決策部署會議記載,從創園工作這些大事記的重要節點可以看出,為創園建園,福祉民生,歷屆商洛市委、市政府超前謀劃,竭力而為,為此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做了多少卓有成效的工作。市政府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包抓領導先后多次深入創園一線,協調解決問題,快速推進創園工作,凝聚起了推進創建工作的強大力量;市政協委員、市代表及市直離退休老干部也先后多次深入創園現場調研指導督促創建工作,積極為生態商洛建設鼓勁加油,建言獻策,為創園工作提速注入了前行的動力;創園11個專項工作組牽頭單位為創園枕戈待旦,精心組織,聚合人力物力,為此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而在商洛市中心城市創園進入關鍵時期的道路提升改造工程現場,每天都在上演著公路版的《速度與》,述說著令人感動和稱奇的“華通速度”使命呼喚擔當,使命引領未來。
月28日,商洛市召開迎接省級生態園林城市技術調研工作部署會議。對創園技術調研的目標、任務、要求、指標及需要做的工作進行了詳細部署,要求各級各單位各部門要做到業務精、底子清、情況明、陳述準,確保一舉順利通過省上驗收考核,奪取“四城聯創”的階段性勝利。依據《陜西省生態園林城市標準》和園林城市評審程序及要求,陜西省考核組于9
3日至4日對商洛市創建陜西省生態園林城市進行了技術調研,調研組認為商洛市創園工作基本符合園林城市創建的各項指標要求,下面的工作是彌補不足,整改到位,準備迎接省上正式考核驗收。2018年
月29日至30日,省住建廳來商驗收省級生態園林城市創建工作。通過查閱資料、核算數據、聽取匯報、實地檢查等方式,驗收組領導和專家充分肯定了商洛市在創園工作中取得的成績,驗收會現場頒發了省級生態園林城市考核驗收達標鑒定書,標志著商洛創園工作取得了階段性勝利,為下一步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藍天碧水間,一座古老文明的城市,一座現代時尚的城市,一座以綠色循環發展作為前進坐標的生態園林城市,正朝著建設創新、美麗、幸福新商洛的宏偉目標展翅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