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bo競博體育app下載周期到來時,三四年賣不掉樹,等忍不住的人把樹砍伐了,之后就會漲價了,生存下來的成為成功者。但能夠忍得住的畢竟少,低迷周期如果進入到第四年,70%的企業會跑路,80%苗農會砍樹。
從歷史性宏觀看,沒有不淘汰的行業,沒有不倒閉的企業,每一個周期淘汰一部分企業和從業人員那是正常的規律,這就是經濟社會發展,這就是市場經濟。
市場的低迷周期還是沒有到來。低迷周期的到來往往伴隨國際宏觀經濟,目前國際經濟、中國經濟處于轉型期,所謂常態化危機,而中國的宏觀政策有利于經濟轉型,甚至更有利于屬于生態建設的綠化苗木,所以苗木行業真正的低迷周期還遠未到來。
苗木庫存的數量究竟有多少,沒有準確的統計,也未必知道將來國家建設需要用多少。但從世界苗木產業狀況看,中國這么一個大國,生產的苗木不及美國等一些國家的數量那是肯定的,像美國這些生產大國,苗木有50%以上出口,而中國的苗木還在進口,你就說過剩了,依據在哪里呢?
即使過剩了,那50%出口的話會不會過剩呢?庫存是對應目標市場的,你的目標市場未確定,還有很多地,你就沒法說你過剩了?,F在的總理出訪推中國高鐵,將來呢?
至于單個優良品種的庫存量,有些品種的確可能數量偏大了,特別是工程用量大的常規品種。這些品種種子種一下就能出苗,或者簡單扦插就能成苗,粗放管理,每個農戶都可以介入種植,所以容易育苗量過剩。
苗木行業有時是有暴利,但不是任何品種,任何時候都是暴利。前幾年苗木行情好,發展大型苗圃的多,帶動了苗價,高利潤很正常,因為供不應求,所以,苗木行業從業者要有平和的心態,生意要的是長久穩定,而不完全是追求暴利的貪心。
搞苗木要有憂患意識,但同行嚇同行的事情太多了。而大多數苗交會辦得不是很成功,甚至影響了參與者的心理。
苗交會到場的都是種苗木的同行,于是有錢的搞了展位發資料、發名片,沒錢的小戶就在場里場外見人就發資料、發名片,而半天時間,鳥獸散。參與者最終發現,這是什么情況?都是賣苗的,沒有買苗的,回家的路上就想著,苗木真的過剩了,只剩下賣方市場了,回家抓緊降價拋售吧!同行嚇壞了同行,自己嚇壞了自己。
問題出在,主辦單位沒有很好組織宣傳,苗交會就成了一次任務,或者一次收取攤位費的經營。怎么辦呢?我建議一般的苗交會要改一下名字,因為的確不是苗木交易會,可以改為“苗木行業交流會”,這樣參與者不指望賣苗,心態也就平和了。
市場自然會調節,心理自然會矯正,沒有必要過分干預,沒有必要過分緊張。真正危機到來的時候,那也就是四五年時間就會好轉,而目前并沒有真正的危機,因此春節之后用苗旺季,這種恐慌自然會消除。
1.思想觀念要改變。這個改變有很多內容,包括經營理念、經營方式、生產模式、管理水平、技術進步等等。
2.擴大視野,嘗試新的目標市場。比如苗木的出口,有條件的大企業可以做;苗木的市場定位多樣化,逐步要嘗試培育更多庭院用、小區用的精致樹種和樹形,苗木不僅僅就是造林和綠化的方向。
4.網絡時代、信息時代、物聯網時代了,你必須學習,必須跟上。如果你現在連一個自己的網站都沒有,試想,三年之后還有你的市場和存在嗎?不斷學習的人都有可能被淘汰,何況你不學習?